首頁最新消息相關文章【專欄】「友伴」讓你越老越不孤單

【專欄】「友伴」讓你越老越不孤單

    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,每十人就有一至兩名老年人,除了身體健康及照護問題之外,更需要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。協助長者建立社會連結關係,有助其獲得情緒支持,擺脫孤單感及避免產生負面情緒。根據一篇發表於《生物醫學中心公共衛生期刊》研究指出,「感到孤單」和「不被滿足的情緒支持」與憂鬱症的發生呈高度相關。「蠻孤單」或「非常孤單」者,其憂鬱症發生率遠高於「不感到孤單」的人。

 

    社會支持來自心理與物質兩個層面,能增強我們因應壓力的能力;社會參與則包括許多融合(家庭、婚姻、宗教…)關係。孤單也常常源於主觀的想法,有時即便在熱鬧的人群中,因為彼此間沒有任何連結,還是會強烈感到孤單。建議長者可以透過閱讀、做喜歡的事情等簡易方式,讓自己即使處於一個人的情況下,也能愉快獨處。另外,找尋一些經常挺你、支持你、彼此關心甚至交心的朋友,及安排一些使自己心情覺得穩定的聚會:包括週末的家庭餐會、同學會、樂齡中心的棋友會、下午茶聚…等,嘗試找到志同道合的人,都能避免讓自己有孤單感,在憂鬱情況發生時,能適時提供支援。

 

    除了家人的陪伴,「老友」的支持更具影響力! 根據一篇2017年發表於《人際關係期刊》研究指出:友誼對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,家庭成員中僅有配偶或子女有類似影響。研究顯示,當長者喪偶時,有知己陪伴在身邊是恢復快樂的關鍵,成效超越家人的陪伴。朋友的重要性其實從青少年階段即開始,友誼的影響力隨年齡增長而強化。年齡相仿的朋友因擁有相近的經驗、時代背景或關注的議題,在飲食、流行、運動、養生、親子教養、旅行等討論較為契合,自然產生愉快交流。朋友與家人的差異在於:我們可以選擇經營或遠離哪些朋友;相對地,家人間常須承擔責任,無從選擇。這種選擇與「個人控制力」有關,能促進身心健康

 

  生活中可以廣結善緣,降低對朋友的要求並將之分類,例如:有些朋友一起運動;有些齊聚聊政治;有些則擁有廣大人脈,必要時可以給予協助。人際相處過程,相互協助與支持,能使關係更持久。相處起來有負擔或感受不愉快的朋友,情誼自然會隨時間淡去;多與能深談、相處自在的朋友互動,釋出關心,相約定期聚會。五、六十歲的中高齡者可以透過同學會或社群媒體等管道,尋找年輕時期相識的朋友,重新建立好的關係。預約十年、二十年後的朋友,對身心健康的確有必要

 

    為了鼓勵長者多與他人互動,建立支持系統,董氏基金會推出「跨世代,一拍即合」自拍募集活動,邀請愛拍照的你,或年輕人與長輩自拍,將照片上傳至活動頁面,就有機會將行動電源、耳機等超值好禮帶回家!

 

活動網址:https://goo.gl/j8M3Ft

 

 (撰文/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葉雅馨主任)

本專欄由董氏基金會提供,欲知道更多憂鬱防治相關資訊,請上http://www.etmh.org

您的身份是?

一般使用者

一般使用者

看老年憂鬱相關資訊

照顧者

照顧者

看照顧者的相關資訊

銀髮族

銀髮族

銀髮族該知道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