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最新消息相關文章【專欄】調整步調,為老年生活做好預備

【專欄】調整步調,為老年生活做好預備

    45歲的黃先生服務於電子公司總務部門,半年前因為換主管,工作內容增加,且不時有新的工作流程,需要每天加班才能夠完成工作要求。同時因為他力求完美的個性,主管交代的工作都能夠在期限內完成,主管在無意中把比較急迫、重要的工作都交給黃先生負責。他不僅上班時間疲於奔命,下班後腦袋不得閒,會一直反思還沒有完成的工作事項。入睡時間躺在床上,腦袋就像跑馬燈轉個不停,終致徹夜難眠。兩個月後,黃先生出現全身紅疹,尋找皮膚科醫師協助,使用多種偏方都沒有得到改善。黃先生身形日漸消瘦,一臉愁苦,精神恍惚,上班時無法聽懂主管交代的工作,向主管遞出辭呈。家人得知後,立刻帶黃先生到精神科門診就醫。

    經過詳細問診評估才知道,他已經持續兩個月出現睡眠障礙、食欲下降、體重減輕、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、完全沒有快樂的感覺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考能力下降,記憶力減退、無法做決定等症狀。初步診斷為憂鬱症,安排血液檢查,排除其他可能的身體疾病。醫師處方藥物後,和黃先生及家屬討論先撤回辭呈,改以病假方式把疾病治療好再重新考慮自己是否適任的問題。

    病假期間,黃先生同時接受心理治療,以腹式呼吸放鬆練習替代他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的習慣,用非藥物的方式改善其睡眠品質。以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治療,找到接納自己、自我激勵的語言替代自我否定、挫敗的思考習慣。並且接受果斷行為訓練:練習如何拒絕別人善意,面對不適合自己的邀請及工作上碰到困難時,如何提出要求協助的請求。

    經過三個月的藥物及心理治療,黃先生的注意力、思考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都獲得恢復。心理治療的過程,讓黃先生了解接納自己個性上的弱點,改用自我鼓勵的方式替代自我批判與貶抑,同時學習好的社交溝通技巧,不逃避問題,在病情得到改善後,黃先生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職場,事後也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。

    根據一篇2011年發表於《英國皇家經濟協會》的年會報告指出,一生中,25歲及65歲對生活滿意度最高、最快樂,35歲至55歲是快樂的低谷,尤以45歲為最低峰。中年階段,身體逐漸退化,記憶力、體力開始往下降,此時還可能面對人生重大變化,例如:婚變、父母離世、照顧小孩等,身心恢復的彈性不如以往。接受自己的體能與記憶力減退,需要重新調整工作方式及生活步調,同時可從不同層面找到生活的意義,無論是學習新的事物、培養新的興趣、擔任志工,從中建立新的人際關係,在中年階段就應建構支持系統,為老年生活做好準備。

    憂鬱症有時候像是人生旅程的轉運站,讓你有時間停下來思考,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向。

 

 (撰文/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 詹佳真主治醫師)

 

本專欄由董氏基金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共同合作,欲知道更多憂鬱防治相關資訊,請上https://goo.gl/Fa2u3g

爽報連結:http://sharpdaily.tw/

 

 

 

 

您的身份是?

一般使用者

一般使用者

看老年憂鬱相關資訊

照顧者

照顧者

看照顧者的相關資訊

銀髮族

銀髮族

銀髮族該知道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