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最新消息相關文章【專欄】我是鬱卒,不是老番顛

【專欄】我是鬱卒,不是老番顛

80歲的張先生是個記憶力不好,常因「找不到東西而懷疑有小偷」的失智症患者。他75歲的太太常陪他到老年精神科門診就診。那天,張先生對醫師說:「醫官啊!我身體很好,記憶也好的很,健保卡幾乎沒用,而我太太跟子女卻叫我來做甚麼健康檢查…」。一旁的張太太嘆氣說:「醫師啊!我也要看您。自從先生這副模樣,我整天頭暈、胸悶、全身不舒服,整天提不起勁、連打掃屋子都懶、記憶力變得很差。最近一個月已經瘦5公斤,一點聲音就心煩,常因先生重複問話而起衝突,之後卻懊悔、失眠、白天常無法專心,許多事說過就忘。現在連跟孫子玩或跟鄰居聊天的興致都缺。兒子或媳婦要帶我出門,我也都拒絕,常莫名的發脾氣或對兒女的提議都固執地說不要。」張太太問醫師:「你看看我是不是失智症?或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病?為甚麼看過腸胃科、心臟科、家醫科、還有神經科,做過許多檢查都查不出原因。」

 

經過老年精神科醫師詳細詢問過去到現在的健康史、經過一系列身心檢查與會談後,發現張太太是嚴重的老年憂鬱症合併「假性失智症(pseudodementia)」。經一至兩個月規律服藥及傾聽其生活壓力後,張太太的症狀逐漸改善,人也恢復活力、自信及往日的光彩。

 

根據國、內外研究顯示,老年人罹患憂鬱症時,不像年輕族群會主動說心情低落或憂鬱,若追問下往往僅表達心煩或心情糟糕。多數老年憂鬱症患者就醫的主訴為抱怨身體不適(頭暈、胸痛、無力或失眠)。老人輕生的念頭往往以嘆氣、頭痛或「訴苦」來表現,但在家人看來「事情卻沒那麼糟」。若沒有找對醫師,病情會更加惡化。因此,若家中長者出現查不出原因的身體疼痛、看過心臟或胸腔專科醫師卻無法解釋的胸痛或不舒服或心悸、經治療卻未改善失眠及找不到原因的變瘦,都要留意長輩是否罹患老年憂鬱症。尤其當家中有中風、失智症等需要照顧的患者時,更容易導致老年憂鬱症的發生或惡化。最佳的做法為「多陪伴」接納長者「身體不舒服」,並以身體或腦部進一步檢查為由,勸長輩到老年精神專科門診進行診療。

 

若長輩固執或不願就診,建議可以聯繫其他家人,等到家庭聚會時一起勸說長輩就醫,若長輩已經出現短時間內爆瘦、出現自殺意念時,還是需要強制尋求醫療協助,家人也要有住院的心理準備。老年憂鬱症並非「絕症」,70%至80%患者規則服藥約六週,可逐漸改善症狀。快樂、活力的生活才是銀髮族身心健康的表現,鼓勵長輩規律運動與參加有興趣的活動,如:郊遊、宗教團體、社區社團或擔任志工,都能加速症狀好轉。許多患者不願說話,家人即使靜靜陪在身邊,也能使之認知功能隨著憂鬱症狀的減輕而恢復。

 

(撰文/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 歐陽文貞主任)

 

本專欄由董氏基金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共同合作,欲知道更多憂鬱防治相關資訊,請上http://www.etmh.org/index.aspx

 

爽報連結

http://sharpdaily.tw/

您的身份是?

一般使用者

一般使用者

看老年憂鬱相關資訊

照顧者

照顧者

看照顧者的相關資訊

銀髮族

銀髮族

銀髮族該知道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