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最新消息相關文章【專欄】活到老,學到老,學什麼?

【專欄】活到老,學到老,學什麼?

    街上看到的老人越來越多,年輕的時候沒什麼感覺,現在快退休了,我常思索退休以後要做什麼呢?看看周圍的同學、同事和朋友們退休後都在做什麼呢?有些人離開不喜歡的工作,改行進入喜歡的工作;有些人離開職場,四處遊山玩水,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;有些人去實踐年輕時候的夢想;有些人去社區大學上課,學習外語和才藝,培養新的嗜好;有些人則遷居鄉野,過著晴耕雨讀的日子。  

    表面上看起來,多數人都過得還可以。但問題是,現代人的壽命延長,相較之下,有更多空閒與無聊的時間。有些人大半輩子都以工作為人生重心,他們一旦退休,容易整天無所事事,不利於心理健康,因此,增加學習和社交活動,可以充實老年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 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,這句話固然不錯,但我們究竟要學什麼呢?我們是否還與年輕的時候一樣,繼續學習升學就業的知識和技能呢?還是有利於累積財富和名聲的本事呢?其實,當人邁入老年階段,要學習的事情顯然和年輕的時候不一樣,我們可以用簡略的二分法,將人生分為出航和回航的兩階段。年輕的時候,我們認真學習出航人生所需要的知識技能,以便順利升學、就業、成家,在某一個行業中出類拔萃,獲得足夠的財富和生活保障,做一個有用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 年輕的時候,我們總是以成績、學歷、職位和財富衡量一個人的成敗。年老的時候,我們應該放下這些外在的評價標準,重新思考和選擇生活目標與人生價值。在老年階段,若僅是繼續學習出航人生所需要的東西,恐怕難以幫助我們面對老化的生活,我們應該學習回航人生所需要的事情,例如:學習面對工作和親友的失落,不會因此而憂鬱;學習面對生病和死亡,不會因此而恐懼;學習在有限的歲月裡,如何過得更有意義;學習檢視和修復我們在出航人生中所傷害的重要人際關係,以及學習從事志願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等。出航的人生是學習如何累積和創造的生活,而回航的人生是學習如何放下和分享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 在回航的人生中,我們可以經常反思:我做這件事情究竟是為了什麼?是為了累積還是為了分享?是為了增加還是減少慾望?這樣做會使我們更輕鬆愉悅還是更加焦慮緊張?是為了名利還是因為有意義?

        總之,人老了,不是要學習追求什麼、擁有什麼,而是要學習過一個感恩、寧靜和平安的生活歲月。

 

 

(撰文/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林家興教授 )

本專欄由董氏基金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共同合作,欲知道更多憂鬱防治相關資訊,請上http://www.etmh.org/index.aspx

 

爽報連結

http://sharpdaily.tw/

 

您的身份是?

一般使用者

一般使用者

看老年憂鬱相關資訊

照顧者

照顧者

看照顧者的相關資訊

銀髮族

銀髮族

銀髮族該知道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