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最新消息相關文章【專欄】憂鬱症會復發,治療追蹤勿輕忽

【專欄】憂鬱症會復發,治療追蹤勿輕忽

    我的患者中,有位就診將近十年的老先生,每次從他坐在門外候診區的樣子,就能得知他的近況。這次看診時,從病患進出時門開關的縫隙,看見他坐在候診區,眉飛色舞地跟旁邊的人說話。心想,「不錯!今年的難關過了一部分」。待他進診間後,他迅速拿出血壓記錄表,笑著說:「最近血壓很好啦!」。他持續參加一些社區課程,跟大家一起唱唱老歌。談到孩子的近況,他說:「離婚是他的選擇,他過得好就可以了。」聊到先天視障的孫女,他說:「孫女很貼心,就學情況穩定,兒孫自有兒孫福。」。核對上次因為失眠而稍微增加抗憂鬱劑,他有遵循醫囑,且已經沒有失眠症狀。這次,他沒有問我可不可以減藥,因為他知道我會說「過了這季再說」。目送他離開,也稍放寬心。

 

    陳老先生,85歲,山東人,20歲時,隨國民政府來台。他來台灣的隔年,第一次憂鬱發作。當時他因為想家而不斷哭泣、失眠、吃不下,體貼的連長沒責罵他,反而請同伴多加注意他。經幾個月後,症狀逐漸好轉。35歲結婚後,伴隨孩子出生等生活壓力,憂鬱症時常發作,每次的嚴重度不一,卻未曾就醫。大約在50歲那年,第一次住進精神科醫院,出院後,他跟大部分的病人一樣,認為憂鬱症不需要長期治療。即使之後每一、兩個月就會復發輕度憂鬱症,約每三至五年就會有一次較嚴重的憂鬱發作,他也僅斷斷續續的看診,症狀緩解後,就會自行停藥。

   約10 年前,外孫女被發現有先天視力缺損,加上大兒子和媳婦鬧離婚,他在擔心與焦慮情緒下,憂鬱症復發,因為跳河而被送進精神科住院。當時他有明顯的憂鬱症狀,及強烈的自殺意念,出院後持續回門診追蹤。剛開始,他未能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,時常自認為症狀改善後,就會自行減藥,因而憂鬱症反覆發作。同時,每到了秋天,也是憂鬱症的好發期,症狀包括失眠、無望,甚至有自殺想法。這些年,陳老先生的症狀,都能在門診處理,不需再住院。 近幾年,在秋冬季節變化時的危險期,他也會特別注意,同時也會與我討論是否需調整藥物。最重要的是,他現在能遵守我們討論的結論與建議。

  

    陳老先生屬於典型的憂鬱症患者,年輕時期發病,但早年精神醫療不發達,直到中年後才開始就醫。憂鬱症的治療是以抗憂鬱劑為主,且一般都需要數週的時間,才會開始有療效。所以急性期的治療,需要足夠的劑量和時間觀察。同時憂鬱症是會復發的疾病,需要長期治療,但許多病患都因無法接受完整治療,使病程反覆發作。根據研究顯示,當憂鬱症復發次數增加時,發作的頻率會愈頻繁,且變成愈來愈難治療的情形。部分的憂鬱症病患會因季節性而容易發病,一般易在秋冬發作。這類病患需要適時的依季節密切追蹤,和調整治療藥物。除了藥物治療外,像陳老先生這樣的患者,可以多參加社交活動、建立運動習慣,以及規律的控制血壓,都能讓憂鬱病情得以控制。當改善憂鬱的情緒後,面對生活的事件或壓力時,無論是兒子的婚姻,或孫女的視障,都能坦然樂觀以對。

(撰文/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 劉興政主治醫師兼主任)

本專欄由董氏基金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共同合作,欲知道更多憂鬱防治相關資訊,請上http://www.etmh.org/index.aspx

爽報連結http://sharpdaily.tw/index/article/196167

 

您的身份是?

一般使用者

一般使用者

看老年憂鬱相關資訊

照顧者

照顧者

看照顧者的相關資訊

銀髮族

銀髮族

銀髮族該知道的事